不过近年来,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片区化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流域生态补偿逐渐被各地纳入实践范畴。
2015年,各地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日常环境监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排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企业,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挂账销号。2015年底,中央环保督察巡视从河北省开始,不到两年已覆盖全国23个省份。
全国共检查自然保护区1403个,发现问题563个,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9685个,发现问题1163个。政府动作太迅速了,老百姓拍手叫好。5月27日,环保部、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编制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颁布,以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2016年,环保系统集中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当天就由督察组转给当地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快速联动,对这家无审批手续的企业查封扣押,强制断电、拆除相关生产设施。
今年,环保部还联合相关部委,开展了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等。福州市永泰县长庆镇村民魏祥义也告诉记者,当地有10家蜜饯厂,生意越做越大,排污也越来越多。成都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具有较大的经济体量,污染排放总量也相对较大,然而受地理气象条件限制,成都的污染扩散条件较沿海开阔地区又是比较差的。
但是,这是一场 持久战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府一方的事面临既要经济发展又要 绿水青山 的形势,成都的压力可谓相当之大。但是,这是一场 持久战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府一方的事。最后,她特别提到,蓝天保卫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进来,企业、市民等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主动践行,从自身做起,才能形成更大的力量,共同来实现成都的天蓝、地绿、水清。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具有较大的经济体量,污染排放总量也相对较大,然而受地理气象条件限制,成都的污染扩散条件较沿海开阔地区又是比较差的。陈军辉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削存量、减增量可谓成都治理污染的首要任务。
目前,650工程治霾十条的相继出台展示出成都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战役的决心和信心,其中体现出的如冬病夏治等治理理念和思路也具有创造性,有先导先试的作用按照《评估办法》,评估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对综合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市,省政府或由省政府委托省环保厅会同相关部门约谈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暂停该市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除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必要时由省政府约谈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等7项指标。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办法》的通知,决定就各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参考指标。评估结果报经省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开,提交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估采用评分法,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满分均按100分计,结果为二者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分别为60%和40%。
其中,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以各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作为评估指标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办法》的通知,决定就各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参考指标。评估采用评分法,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满分均按100分计,结果为二者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分别为60%和40%。
按照《评估办法》,评估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等7项指标。对综合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市,省政府或由省政府委托省环保厅会同相关部门约谈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暂停该市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除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必要时由省政府约谈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评估结果报经省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开,提交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其中,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以各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作为评估指标环境监测数据不仅服务于政府决策,还是广大公众用来评价环境治理成效、感受环境质量状况、对比环境变化趋势的尺子。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入刑等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这些乱象会逐步消失,但在完善制度的同时,环保部门还应继续拨乱反正,设置更合理监测点位,采用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打消大家的质疑。既然如此,那引起监测数据和群众感受两张皮现象的原因又有哪些呢?首先是季节因素。
还有个别领导平时不重视环境治理,面临考核时又想文过饰非,就动起了歪念头,甚至指使环保工作人员违法堵塞采样器或者编造、篡改监测数据。由两个不同的监测网络体系得出的数据相互印证,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障空气质量数据的准确。
环境监测作为环保事业的顶梁柱,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在摸清底数、掌握动态、研判规律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前提基础,也是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当有人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并不符合自己实际感受时,就会觉得数据掺水,尺子不准,人人心里都有一把尺。
这些乱象大家看在眼里、藏于心中,知道了司马昭之心,自然就对数据不再信服。二是颗粒物遥感监测网,分为卫星遥感和地基遥感两部分,卫星遥感是自上而下对颗粒物、灰雾等大气成分的污染过程进行监测,地基遥感利用光学监测手段,通过激光雷达等监测污染层叠分布和污染输送。这些年,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显著成绩,空气质量数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冬季就会经常产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重度雾霾。
身处互联网时代,不出家门就可知天下事,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及各地雾霾现象的信息报道充斥网络,给人一种身边处处有污染、时时有雾霾的错觉,加剧了公众对环境的不安全感,提高了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影响了环境数据的公信力。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得出这样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先入为主、自发总结得出的观点,给环保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极大的无形伤害。
作为环境管理的眼睛和环保执法的哨兵,须用最规范的科学方法、最严格的质控手段、最严厉的惩戒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近年来,一些声音对政府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颇有微词,那这些数据到底准不准?目前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主要依靠两个网络。
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是环保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但在求真务实的同时,万万不能用数据来代替群众感受,别忘了换位思考、与时俱进,用更亲民的宣教理念和表达方式与公众交流。
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扩散条件这两个主要原因影响着空气质量,冬季大气近地面层的温度较低,空气难以上下对流,降雨量少且持续时间短,风速和风力对污染物冲刷效果不明显,导致污染物聚积后难以扩散;无论是燃煤取暖,还是机动车混合气体低温下燃烧不完全增加的尾气排放,都会使空气中污染物数量大幅上升。过去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环境监测工作,为了让数据好看,减轻考核压力,往往会采取把监测点建在空气质量相对更好的近郊公园、在监测点位附近频繁洒水并采取严格的综合环保措施等投机取巧的伎俩,影响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一是PM2.5监测网,主要依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等高端科研仪器已普遍应用,光谱定量检测的灵敏度更是达国际先进水平。生态好不好,不仅要看监测数据,更要看实际感受。
2000年初环保部门仅公开4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现在已经实现24小时实时公布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6个单项指标数据。人们在进行无意识的主观比较时,很少会以年为周期,因此在冬季雾霾期间,只觉得夏季到冬季短短几个月期间,空气质量逐渐变差,得出冬天空气质量比夏天差,并进一步推导出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观点。
环保部门需要做好科普工作,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宣传,倘若能从群众视角出发,在夏季做雾霾科普宣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济水平提高后,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对环境的认识也更高,绿色发展转型期间,观念交锋尖锐激烈,利益博弈复杂敏感,矛盾问题集中凸显,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各种环境污染事件被频频爆出。
这种高关注度既是环保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也是环保事业的重要历史机遇经济水平提高后,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对环境的认识也更高,绿色发展转型期间,观念交锋尖锐激烈,利益博弈复杂敏感,矛盾问题集中凸显,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各种环境污染事件被频频爆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